6月18日,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高端论坛第三十五期于华岗苑顺利举办。吉林大学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李拥军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程金华教授,吉林大学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杨帆教授以“法理学的多重面向”为题作学术报告。讲座由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郑智航教授主持,深圳大学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副教授宋旭光,吉林大学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吴梓源博士与谈,五十余位师生参会。
李拥军从四个方面介绍了法学研究中学术的意义与价值。一是学术的本源问题。学术起源于学院,而学院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哲学学派。从柏拉图扩展到古希腊哲学,再到整个西方哲学均认为世界的存在为本体。学者基于本体开展的活动,虽与实践无关但影响了当时的生产活动。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没有与之严格对应的“学术”的概念,中国传统的“学问”概念更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二是何为“学术”。李拥军认为“学术”的直接作用体现为锻炼人的思维,“学术”有其内在规定性,即以被践行的方式展现的广泛共识,所以学术研究必须在既有的脉络与专业性的概念体系中,通过逻辑的方式,借助一定的材料对问题进行阐释或论证。之后他指出按照学术性标准进行的研究才是学术研究,但学术性的研究不一定具有现实意义和深刻的思想。三是对法学研究中学术概念的探讨。他举例论证并非只有理论法学是学术的,学术和实践的底层思维不同,法学的研究虽依托于实践但不等同于直接为实践服务。学术的真谛在于展示思维复杂性,在符合逻辑的前提下,一项研究越能展示思维的复杂性,其学术价值就越高。四是教师的学术任务。他强调理清“学术性研究是什么”这一问题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教师任务的侧重点不同,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
程金华围绕科技与法律的关系展开论述。首先,他分享了自身的感受。程金华提出知识获取的愈发廉价更凸显思维训练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写文章来锻炼思维,但要避免将“学术研究”和“学术为业”等同。其次,他从三个方面分享了科技与法律的关系。一是法律是一个开放还是封闭系统的问题。他结合研究法律的三种视角,认为纯粹考虑法律的应用时法律为封闭系统,而当面对新问题进行立规和立法的时候,法律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二是对科技与法律关系的思考。他通过不同的方法依次分析了科技对法律体系运作的技术影响、整体影响以及对人类社会秩序的整体影响三个层次的内容。三是科技与法律关系的研究案例。以苏州智慧法院建设为例说明了科技发展对中国的法院科技大革命的影响。随后他从劳动分工的角度阐述了科技发展对整个司法体系劳动分工的影响,并以“206工程”为例说明科技通过影响人、组织、制度来影响整个司法体系,对司法体系形成整体性的塑造。最后他提出希望通过超法律分析的方法继续探究科技对人类社会持续的影响,并建议学生以动态的视角看待法律职业。
杨帆以法社会学的多重面向为切入点展开阐述。首先,他介绍“法理学”这一概念,认为它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有着不同的内涵,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下各个国家对法理学概念的界定存在差异。其次,他认为法社会学内容丰富并具有多重面向。法社会学家指出事实与规范之间的二元对立并非绝对,事实问题可以转化成规范性的问题。基于此他介绍了法社会学中的一些前沿问题,第一个前沿问题是以经验研究处理规范问题的进路,他以韦伯的“四种理性”为例讲述经验研究以一个从实然过渡到应然的过程介入到了规范性问题中。同时法社会学以经验描述规范的程度体现为差异制造事实和社会规范上。第二个前沿问题是社会理论法学的规范性立场。他提出法社会学经验研究可以描述社会规范:其一体现为法社会学不只是经验面向,也具有非常强的理论面向。其二体现在对法社会学理论如何介入规范研究上,他认为社会理论有助于法社会研究。一方面社会理论为法社会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此外还有对本体论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一些概念的重新定义。另一方面社会理论是事实与规范杂糅的集合,因此社会理论可以把规范性传递到法学系统中。
与谈环节,宋旭光提到法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结合教授法理学的经历思考了未来法学教育要如何发展的问题,肯定了法理学对思维与分析能力的锻炼,认为“追求无用之学而最终能收获有用之学”。吴梓源针对现阶段法学研究流派众多的现象提出要寻求共识,形成共享的理论预设或研究平台。同时分析了现阶段司法人工智能下支持者和反对者态度不同的原因以及要考虑的问题。郑智航就讲座内容给予高度评价,并对李拥军、程金华、杨帆出席讲座表示感谢。
李拥军,吉林大学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文化。曾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5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20余项。
程金华,上海交通大学凯原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法律实证。曾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中外文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
杨帆,吉林大学红足—世足球网官方网站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匡亚明青年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社会学、法哲学。曾在《中外法学》《法学家》The China Review等中外文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文 | 李梦丹
图 | 张坤
审核 | 董雪梅 郑智航 宋保振